春雨惊春清谷天,夏满芒夏暑相连, 秋处露秋寒霜降,冬雪雪冬小大寒……一首二十四节气歌曾在老一辈的口中反复吟唱,却又被我们渐渐遗忘。而事实上,二十四节气结合了天文、农事、物候,其中镌刻着农耕文明的珍贵印记,蕴含着传统民俗的文化遗产。对于大学生来说,是值得学习和深入解读的方向。
3月27日,值此清明节临近之际,建工学院的文化遗产保护协会在西子湖畔开展了“清明踏青,公益先行”情系中国节主题活动。本次活动以“清明踏青,公益先行”为口号,将传统节气与“社会公益”元素相结合,旨在吸引广大同学传播文明出行正能量的同时,用公益的方式弘扬我国优秀文化与传统美德。钱王祠是文保的第一站。在这里,队员们看“功德坊”,瞻“功臣堂”,学习钱王历史功绩、吴越文化祭拜钱王,缅怀先人。随后他们前往太子湾公园,化身公益志愿者捡拾、清扫公园里的垃圾,劝阻不文明的游客,用行动号召大家文明踏青。
活动结束后,队员们心中除了有对如画春色的赞叹,也有对志愿者工作的感叹。“之前我对清明节气和风俗的理解,只是停留在踏青、祭祖上,今天做志愿工作时,许多游人对我说‘辛苦了’,这让我真切感受到传统美德的正能量。我想在这个清明节,除了踏青游玩,我可以做的还有很多!”
据悉,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秉承“保护文化遗产,弘扬民族文化”的宗旨,致力于文化遗产的调研、宣传和保护工作。在接下来的工作中,文保将推出一批公益伞,供同学们暂借使用。值得一提的是,此次公益伞将二十四节气及传统节日的民俗风情、文化特色融入伞面设计,在为理工学子们提供便利的同时,期望师生能够重视中华传统文化,为我国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贡献力量。